首先:每隔五、六年来一个大牛市
自1997年设置涨跌停板制度以来,A股几乎每过5-6年就有一个大牛市。所谓大牛市是指主要指数几倍涨幅、主要行业十几倍涨幅、主要股票几十倍涨幅。96/97年的主角是小家电,99/00年是以台式机互联网为代表的“”5.19行情,05/07年是以城镇化和工业化为代表的周期股牛市,而最近13/15年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成长股大牛市。每个牛市时间大约两年左右,第一年价值恢复、气氛酝酿,第二年加速上涨、透支未来。
牛市背后的逻辑是产业变迁,从小家电到台式机互联网到房地产、城镇化再到移动互联网,是一个人的生活水平提升的过程,也是一个国家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。之所以5-6年一个牛市,得益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,有巨大的潜力,这一点和日本台湾等经济体不同。
目前而言,这个过程尚未完结。
下一个牛市的主导产业很可能是生命科学、人工智能和VR。
其次:牛长熊短
很多人都感慨A股牛短熊长,没过几天好日子,熊市就来了。但以我入行十年的感受而言,A股实际是牛长熊短。过去十年,公募基金中位数只有在2008年(-49%)和2011年(-22%)亏钱,其余八年都赚钱,最高138%(2006年),最低7%(2010年)。社保基金过去十年的复合收益率也超过10%。过去十年,不能赚钱的日子只有07年10月—08年10月、11年8月—12年4月、15年6月—8月。其余时间,大多可以赚钱。所以,从时间的维度看,能够赚钱的时间超过80%。怎么能算牛短熊长?
人们之所以感觉牛短熊长是两个原因:
其一,固步自封。如果仅看上证综指,09年8月到14年7月都是漫漫熊市,但期间成长股和创业板早已走出大牛市。
其二,低位不买,高点介入,永不止损。从基金募集的数据就知道,散户永远都是在市场最疯狂的时候才蜂拥而入(例如07年9月、09年7月和15年5月),并且一旦下跌,永远不会止损,被套股票只有等到下一个牛市才会回来。又怎不感觉是漫漫熊市呢?
惩罚机制不够
由于涨跌停板制度、少有退市、做空机制不足等原因,A股其实是一个鼓励冒险的多头市场。一个新生的概念,即便再荒诞,投资者也只有买和不买两种权力,所以对这个新生概念而言,是一个净买入的力量。只有等这个概念扩散、泛滥,里面的多头逐步变节,才会形成净卖出的力量。因此,A股鼓励尝试,先投资后研究。
一旦尝试成功,天空才是极限。而一旦失败,认错的成本其实很小。纵观这么多年的案例,除了股灾这种极端的市场,连续跌停的股票实在很少。一般而言,三个跌停,就可以出来。所以,从尝试的角度看,正确和错误的效果并不对称。
这一点和香港、美国完全不一样。GTAT一天就能跌90%,对于新生的概念,多空力量是均衡的。所以,投资者更看重基本面,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。因为一旦错误,会血本无归。
第四:反映相对滞后,有时间从容撤退
相对于其他市场,A股投资者的专业水平偏低,散户居多,因此对信息的反映速度不如其他市场迅速。例如,2013年5月底,债券市场的资金就已经非常紧张,跨越月末也没有改善,但A股直到6月中才出现暴跌。再比如,2015年8月11日“汇改”,后面一周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,但A股直到一周后的8.18才出现了股灾2.0。
因此,只要关注其他市场,具备宏观层面的初步知识,是能够对引发A股剧烈变化的一些因素做出反应。但是这里也有一个悖论,正是由于A股的滞后性,使一些专业投资者反而深受其害。例如去年的汇改,专业投资者在第一时间就会做出反映,但市场一直没跌。这些“先知先觉者”开始怀疑是否这个因素不重要或者已经被PRICE IN,最终当狼真的来了,反而不知道跑。
社会潮流的体现
对于商品、外汇和债券等市场,都是整体性的机会,需要宏观经济和流动性大起大落才行,真是“三年不开张,开张吃三年”。A股,就整体市场而言,大牛大熊也是几年一遇。但由于股票众多,交易量巨大,中间会有很多结构性机会。
做策略这么多年,发现A股就是社会潮流的浓缩点。即便最终没有太大的关系,社会热点总规要在A股上得到体现。例如去年股灾期间,“花千骨”热映导致鹿港文化乃至IP的机会,例如2014年8月体育规划导致中体产业和信隆实业的爆发,甚至川普胜利导致川大智胜的拉升。A股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市场。
未来几年,宏观层面大起大落的机会减少,很多市场会变得平静。但世界每天都在变化,A股依然会体现这些变化。
下篇
过去十几年,A股投资大致有三个流派:做庄、选股、宏观驱动。
2003年之前, A股“庄股横行”,几乎到了“无股不庄”的阶段;
2003年-2005年,价值投资崛起——券商研究方面:以中金、申万和国君为代表的研究所倡导“价值挖掘”式的正规研究,公募基金做为机构投资者登上历史舞台,行业导向方面《新财富》 评选,出现一批抱团取暖的股票;
2005年-2011年,是宏观驱动的年代,当时,所有的研究员都是宏观策略研究员,聚焦经济波动和投资时钟;
2012年,似乎重回2004,是选股的时代,除了最后一个月,市场全年整体波动不大,但出现一批不断走高的牛股;
2013年-2016年,是非典型牛市,互联网化导致产业基础变更,银行理财大类配置、杠杆使用,导致资金来源剧烈波动,改革预期引发市场躁动。
过去三年的非典型牛市说明,趋势的力量无比强大,会不断强化,超出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期。
趋势的形成在2012.12—2013.4,2012年12月,“三根阳线”改变理念,周期搭台,成长唱戏;
趋势的强化在2013.4—2014.2,创业板权重股大涨,但上证和中小盘涨幅不大;
趋势的扩散在2014.3—2014.12,全年创业板基本不动,十月之前,中小盘暴涨,消灭低市值;十月之后,主板暴涨,消灭低估值;
趋势的爆发在2015.1—2015.6,创业板迎来修正后的最猛烈一波上涨;
趋势的逆转在2015.6—至今。从全球历史看,大牛市以后必然伴随大熊市,大势比较简单,不容易改变,但往往被人忽视。
A股也不能例外,和05-07年相比,现在调整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,和05—07年的牛市相比较,这次的水分更大。
每个大趋势都是龙头板块,创业板是这波牛市的主战场,互联网是这个战场的主线,而互联网金融是这根主线上的明珠,互联网金融的龙头是恒生、东财和银之杰等股票,这些股票的走势主导了这轮牛市的产生和灭亡。
2015年4月以后,互联网金融及这些龙头品种基本停止了上涨,但市场还在上涨,主要是次新股和垃圾股,这个时候可能进入了牛市的末期,从某种角度上讲,这个互联网的牛市已经结束了,要随时准备撤退,等待第一根大阴线。
2015年9/10月份,创业板有一波大涨,但12月指数涨幅陷入停滞, 12月28日由涨变跌,这种走势非常值得警惕,当日解释为B股下跌带动,但第二天B股上涨, A股涨幅并不大,并且结构恶化,龙头品种如VR中的龙头岭南园林、顺网、高新兴不涨,而歌尔、水晶光电、利达光电、秀强股份大涨;智能汽车中的龙头如亚太股份不涨,而索菱股份、欧菲光等边缘股大涨,市场应该是到头了。
因此提醒,不要与趋势为敌。1995—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大牛市,不同的投资者采取了不同的方法,最终的结果都不一样。
索罗斯在广场协议前做空美元,逻辑是美国银行体系的问题,之前一直亏损,但广场协议导致美元大幅贬值,逻辑错误,但他不断加仓;
趋势如何变坏,警惕第一根大阴线。
历史大顶,通常会出现两个头部,连续上涨后的突然一根大阴线,如果有基本面原因,特别是之前行情的驱动力量,就要特别注意,往往不会马上结束,会有反抽,在反抽期间一定要降低仓位,第二根大阴线一定要离场。
趋势走坏,不要抄底。2015年6月股灾,有很多机会逃,但一直有人抄底;股价从100到50再到10,抄底者的亏损80%,比持有者少不了多少。
A股每隔3-4年变一种玩法,但纯业绩驱动、新的主题和壳价值一直受欢迎;
价值股的两种机会:机会一:估值切换,但要警惕估值陷阱;机会二:市场大跌或者风格切换中的“错杀”机会。
主题投资:市场不能有系统性风险、主题新颖、宏大,哪怕“新瓶转旧酒”、短期无法被证伪,最好伴随高频数据,或者未来有一个重要事件、错过第一波,不能错过第二波。
有好多种盈利模式,但不能什么钱都想要,否则就会捡了芝麻、丢了西瓜:与其伤其十指,不如断其一指;不同的盈利模式要求的交易方法可能背道而驰,例如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。
不要过高估计自己。
投资第一要务:不能错过大势(抓住牛市、躲过熊市)
投资第二层面:对于级别大的中期逆势行情,尽量去把握
投资第三层面:尽量挖掘横盘的结构性机会,但不能太苛求自己,也不要因小失大
投资第四层面:下跌过程通过做多赚钱,基本没有几个人,非常危险
关键点的抉择
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打酱油,但关键点上的决策一定要把握住。
不要轻易逃顶抄底
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或者指标能够“逃顶抄底”,关键是能否识别“顶”和“底”,并且应对。
不可左侧逃顶:一旦趋势形成,会超出大部分的预期,并且后面一波更快更急,主观逃顶,会错失很多机会;不要试图躲避第一根大阴线;上证6124点、创业板4000点逃顶,只是运气,不值得钦佩。
相对可行的逃顶方法:了解之前驱动市场行情的主导因素,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反向变化。
关注第一根大阴线,之后要适当降低仓位,第二个大阴线要果断离场,离场之后,不要轻易回来。
高手死于抄底,所有的大底都是磨出来的,市场一致预期一旦形成,后续空间非常大,风险收益比更佳。
不要因为20%错过200%
很多时候,看好的品种,涨了 20%就容易被放弃,甚至产生厌恶的逆反心里。
看到自己看好的品种上涨,应该感到高兴,说明市场开始与自己同步,应该进入积极加仓操作的阶段。
不要寻找替代物。
错过一个品种,总希望找一个还没有涨的替代物。但事实上,替代物的上涨属于补涨和扩散,除非非常大的牛市,否则这种补涨和扩散大多都在行情的末期。一旦龙头品种停止了上涨,买替代物是非常危险的行为。
耐心等待 后发制人
一旦选择进攻,没必要仓促出手,一定要等到合适的品种。市场如果要持续上涨,并且有赚钱效应,一定会出现某种可持续的龙头板块或者品种,否则市场处于横盘、补涨和扩散的环节中,这种环节很难赚钱,无法集中有效仓位。而如果选择广种薄收,或许可以收获一些收益率,但整体仓位较高,一旦市场向下,得不偿失。
多赚预期的钱,少赚兑现的钱
预期阶段,空间无限;兑现阶段,陷入超预期和低于预期的常规套路。
预期阶段,估值提升,盈利不是最关键的;兑现阶段,低于预期,则戴维斯双杀;符合预期,则估值下降,股价能否上涨取决于估值和盈利的此消彼长;只有大幅超预期,才有可能带动股价继续上行。
A股对于新的事物给了极高的“溢价”,一上来估值就很高,后面是一个估值不断下滑的过程。